电化储能关键材料
大连理工大学辽宁省能源材料及器件重点实验室长期从事高活性、高能量密度能源纳米材料研发及配套批量生产装备技术开发工作。从“十一五”直到“十三五”先后承担各类国家级、省市级科研项目,致力于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设计与优化。实验室先后成功设计开发新型纳米负极材料和低钴及无钴正极材料等锂离子电池核心关键材料以及配套材料改性产业化批量生产装备及工艺技术。经过多年探索,本课题组在新型纳米负极材料研究上已取得突破性进展,结合等离子体物理及化学控制反应,成功合成碳约束纳米结构,解决了锂离子电池容量衰减的关键问题。突破了传统电极材料电化学储能容量“天花板”,1 C的电流密度下,比容量可维持在800 mAh g-1以上,循环性能可维持500圈以上,相关性能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量产设备获授权专利10余项,为高密度储能纳米材料的宏量制备提供基础。近年来科研成果已在国际核心杂志发表多篇学术论文(ACS Nano, 2018, 12, 8037-8047; Mater. Today Energy, 2020, 17, 100439-100447; J. Power Sources, 2020, 459, 228104-228112等)。此外本课题组成功研发出低钴及无钴正极材料,提出一种同步锂化策略,减轻了锂化/脱锂化循环期间的容量和电压衰减。通过此方法获得了一款性能优异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我们将此款正极材料与商业石墨负极组装成全电池,测得0.1 C的电流密度下其最大能量密度可达440 Wh kg-1。
》正极 — 低钴/无钴富锂锰基
》负极 — 高性能硅基纳米材料
》负极 — 磷化物纳米材料